近期,上海有大量出租车从业者向12345市民服务热线求助,反映他们的新能源车辆在续保时出现续保难、保费高,甚至遭遇“隐形拒保”的情况。业内人士指出,因新能源车理赔率高且理赔额度居高不下,导致很多保险公司不愿承保,虽然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三令五申不得拒保交强险,但情况并未好转。
保险公司之所以增加保费或者拒保,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不赚钱。2023年,国内燃油车的商业险平均保费为2316元/辆,而新能源车的保费则高达4003元/辆,两者之间的差距几乎达到一倍。然而,即便在这样的高保费下,新能源车的车险平均赔付率仍接近85%,新增保单的综合成本率普遍超过100%,部分公司的综合成本率甚至高达130%。这使得保险公司承受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不得不通过提高保费来应对。
一方面,保险公司在新能源车险业务上仍面临较大的亏损风险;另一方面,新能源车企也在积极进军车险市场,加剧了这一领域的竞争。比亚迪、特斯拉、小米等车企纷纷通过成立或收购保险经纪公司的方式,试图在车险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相较于传统保险公司,车企在汽车领域的优势显而易见。他们拥有详尽的车辆数据,能够精准了解驾驶员的驾驶习惯、车辆状态、使用频率及出险情况等,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保费策略,这对优秀驾驶员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车企的领军者,通过收购易安财险成功布局车险业务。在获得车险资质后,比亚迪财险通过优化产品设计、降低赔付成本等措施,实现了车险业务的盈利。据其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净利润达到1846.20万元,车险签单保费高达6739.39万元,全部来自直销渠道,车险车均保费为4900元。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并非首个涉足车险业务的车企。早在2020年8月,特斯拉便在中国成立了“特斯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一直未能拿下保险经纪牌照。今年4月,该公司宣布注销。然而,特斯拉并未放弃进军保险行业的决心。2024年8月,特斯拉再次尝试进入保险领域,将注册地由上海临港迁至北京朝阳,但能否最终开展业务还需等待相关部门的批准。
小米集团也在积极布局汽车保险业务,通过旗下天星数科对北京法巴天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进行持股,成为其重要股东,从而进军车险市场。
在传统车企方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一汽等早已涉足保险领域,通过成立保险销售公司或发起创立保险公司等方式,试图在车险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新能源造车新势力车企方面,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等也纷纷通过收购或成立保险经纪公司的方式,进入车险市场。
面对新能源车险市场的激烈竞争,险企和车企需要共同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一方面,险企可以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提高定价精度等方式,降低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和综合成本率;另一方面,车企可以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数据分析、车主画像等方式优惠保险方案,降低保险赔付成本,从而减轻险企的经营压力。在这个过程中,车企或许将成为车险市场的最佳承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