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总结回顾全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研究部署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教研工作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阵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二级巡视员张权说江苏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坚持为全国探路,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在教学成果奖培育和推广、教材编写和研究、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省域联合教研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走在全国前列,探索形成了很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聚焦课程教育改革、教学转型、城乡教育协同发展等方向,江苏画出了怎样的路线图?
深化课程改革,构建新型质量评价体系
当前,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扎实推进课程教育改革,高质量实施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推动课程教学新理念、新要求最终反映到课堂教学中,赋能学生的全面发展。张权说,在课程改革中,应更加突出学科实践性,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加突出综合学习,提倡主题式、项目式、单元式教学;更加突出评价改革,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探索、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进行跟踪,及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为深化基础教育关键领域改革,教育工作必须主动找差距,明确新方向,迎接新挑战。”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说,要坚定不移把学生成长质量作为判断教研工作质量的根本,坚决扭转只关注学生学业考分的偏向。重点注意破解小胖墩、小眼镜、小豆芽、小焦虑等“4小问题”,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把课堂、校园、家庭和社会变成培养学生劳动品质、劳动习惯、劳动能力的大课堂。
以工程教育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局长周唯巍介绍,无锡梁溪区将工程教育理念深度融入基础教育体系之中,整合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等核心学科的内容,精心构建一系列跨学科的学习模块,使学生在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其科学素养。在此过程中,尤为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着重强调实验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各学校积极响应,纷纷设立实验室、工作坊等实践场所,并配备齐全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在这些场所中,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能够亲手进行实验操作、模型制作等实践活动,从而深化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金陵中学校长夏广平告诉记者,金中尤为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设有STEAM中心,统筹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和机器人等科创课程设计。同时,金中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联合成立“准博士培养站”和“未来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引入大学的部分课程,其选修学分可带入大学本科教育。南京大学在科技创新方面给予金陵中学全方位的支持,为金陵中学学生开设《树莓派与智能设计》等课程,助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涌表示,近年来,全省各级教研机构凝心聚力、深耕细作,持续探索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教研范式,服务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更加彰显,搭建教师专业成长载体更加多元,呵护学生全面发展方式更加贴心,为支撑保障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进教学转型,改变知识灌输倾向
顾月华说,教研转型要改变普遍存在的教师中心现象,改变长期存在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防止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工具和容器。要高度重视新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改革,通过网络化、数字化手段推进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性化成长。创新教育方法,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分析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推动实现数字化背景下大规模教学和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的教育新样态。
长期以来,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力难以展现,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难以充分发展。盐城市教育局局长郑荣文介绍,盐城探索确立学生主体学习发展样态。具体来看,通过学思融通的课程教学,由知能教学向智慧教学转型,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养成探究的良好习惯,以问题为导向,掌握研究方法,注重深入实践,以此提升从积累知识到转化创新知识的能力。课堂关注学生思考习惯培养、思维能力提升、思想观念形成,让学生成为积极的思想者,“近几年来,在国家、省级四、八年级学生学业水平监测中,我市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大幅下降,高层次思维能力、师生关系、学习动机、学校认同等指数明显提升。”
“上好一节课很难,上好每一节课难上加难!”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韩志祥坦言,当前,课堂中讲得过多、课后练得过多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知识灌输未能向素养发展有效转型。“常有优课”是常州的老师以上好每一节常态课为目标追求,素养导向的课堂如何整体推进?区域教育领导者必须给出一个清晰的目标和路径。常州围绕课堂教学、作业管理、校本教研等关键领域,行政和教研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区域层面研制指导意见,明确行政、教研、学校、教师等工作主体的目标任务、协同机制及保障措施,进一步优化了教学方式变革的顶层设计,凝聚了改革共识、建构了发展路径。通过三年的连续探索与反思总结,常州中小学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感更加丰富、获得感明显提升。
提升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教研质量,高效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研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个教师的发展,通过教师发展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基础教育教研改革要更加坚定地关注乡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教师的教育,以教研公平推进教育公平。江涌表示,要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创新转型,更好发挥教育的服务支撑作用。其中,要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地区的薄弱学校,探索建立结对共建发展机制,帮助薄弱学校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方法,提升整治的标准。
以优质均衡,让群众满意,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参照。“我们充分认识到全员培育、全员赋能对于壮大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底盘的重要性。”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朱全中说,南通市主动联系对接“老少”一线教师、“乡小”基层学校,不断增加“老少乡小”研究项目与展示专场,为近百家此类学校提供了活动平台,为近千位相关教师提供了发展机会,努力实现基于“普惠教研”的个性化“智慧服务”,补齐补强影响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教研短板。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各部门先后深入到如皋江安、海门海永、启东启隆等地区学校,开展送教送研帮扶活动数十场,100多项省市级课题飞进教研力量薄弱的“寻常百姓家”,改变了此类学校“有教学、无研究”的教育日常,培养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0多名。
随着城镇化推进,乡村学校生源不断减少,再加上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叠加,乡村学校教育面临诸多困境。为此,连云港教育局制定了《连云港市优学乡村工程三年实施方案》,针对乡村学校教育的主要问题,以“引智送援,提质扩优”为主要思路,助力乡村学校办学文化、管理机制、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师发展等层面的系统优化,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针对“教研力量单薄”问题,共同教研,推进“城乡一体化协同发展行动”实施。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92%。安排城区与乡村学校双向交流、跟岗学习教干教师345人次。开展“城乡教研共同体”建设工作,建立市级“城乡教研共同体”9个、县区“城乡教研共同体”50个,重点实施“教学素养”提升、“有效教研”助力、“品质课堂”建构等四大举措,通过共建共研共享,促进乡村学校教学增效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