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人”,具体指的是“时代新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人们的理论素养、创造力的发挥,都要受到其所处的时代语境的制约。“时代新人”这一概念,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来的。“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与前几个阶段相比,“时代新人”是一种新的构成主体、具有新的主体素养的特殊人群,党和政府对这一人群的新的需求与期待。“时代”是一种历史范畴,它不仅表现了经济基础的特征,也表现了上层建筑的发展阶段,也体现了个体生命轨迹的开启。从个体成长目标维度看,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反映了当代青年自我发展的不懈追求。
一、新时代为“时代新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出场语境
回顾历史,中国青年在“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后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一代代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和国家永葆青春特质的基因密码。“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要把这些生动的青年故事都激励当代青年要在党史中对标自己,从先辈青年的身上传承使命与担当。目前,党中央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个“奋斗者的时代”,这是一种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的内在要求,通过寻求持续发展,推进伟大斗争,坚持全面改革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时代。新时代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提出来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它所包含的主体是带有新时期特征的主体对象。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时代新人发挥新的活力。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最大的历史机遇就是,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靠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国家民族“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中国共产党在引领青年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中,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和青年的人生发展相契合的最好时机。从青年工作、青年组织改革、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对新形势下关乎青年发展的重大原则和政策进行了深刻阐释,为当代青年认清自己的职责使命,找到正确的成长成才之路指明了方向。2017年4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的格外关心和爱护。深刻揭示了新时代青年工作的总体原则、工作主线和政治责任,是对新时期青年工作的重大突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要更好地教育青年、引领青年、发展青年、服务青年,努力形成青年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动局面,为我国青年事业的历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为培育时代新人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奠定了青年发展的历史新机遇。
每一代年轻人都有他们的时代机遇和发展空间,在新时代成长的年轻人,正处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革的伟大时期,也将见证我国在特定的时间尺度上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社会发展人均水平在全球领先的历史进程中,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有年轻人的深入参与和全过程的投入,更要让他们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同祖国的事业融为一体,以小我同兴国强国的大我相融合“时代新人”论述的一个突出特点就在于强调对于青年在精神状态层面的塑造,是对综合素质基础上一种更高、更深的要求。新时代的青年要有强烈的担当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实现个人价值中创造社会价值,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纳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个人梦,用智慧、热情和才干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要有不懈的奋斗精神,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敢于攻坚克难,通过不懈耕耘成就非凡业绩;要有务实的实干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广阔的人生出彩机会中把握实干命运,做奋进向上的领路人和追求卓越的实干家,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永不松懈的努力来实现。
其次,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青年具备新素养和本领能力。
“时代新人”要有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要做时代的领跑者,除了要有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价值追求外,还要具备相应的道德品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才能在历史激流中奋勇前行。从本质来说,时代新人是具有历史感、时代感和“类”特征的实践主体,是通过实践活动不断超越自身、寻求自由自觉的人,是统观历史面向未来创造自己生活的人,是人的类本质的实践生成和展开。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青年具备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团队协作、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能力等新素养,以及专业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等本领能力。这些素养和能力将有助于青年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最后,新时代的发展任务要求青年要有新的精神面貌和进取品质。
对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方向、所需具备的全面素质等问题进行了多番阐述,他提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有更加坚定、更加远大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坚持和保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思想上出现“缼钙”,患上“软骨病”,就无法担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重任;青年要具备良好的能力,提高自己胜任岗位、干事创业的能力,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投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社会建设的新领域、科技创新的最前沿。青年人要与爱国情感同频共振,要充分意识到党的创新理论对于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让爱国主义永远是一面旗帜,引导着青年人的思想表达和行动。可见,新时代的发展任务要求青年展现出积极向上、自信自强、开放包容、担当责任等新的精神面貌,以及持续学习、勇于创新、敢于竞争、坚韧不拔等进取品质。
三、新时代高校要承担起培育时代新人的主力军的重任
马克思说:“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的历史规律。无论从青年独特的历史进步意义出发,还是从历史将由青年继承这一客观规律出发,高校都须以青年为中心来做好育人工作。当前,我们的青年一代正处在一个大变化、大调整、大发展的历史时期,从长远来看,祖国需要年轻的一代肩负起更大的责任。高校要根据青年人的特点与规律来认识、教育青年。“抓好青年时期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青年人生之路很长”等一系列论述,都是对青年特点、规律的科学把握,积极做到同情理解青年,严格教育青年。所谓“同情理解青年”,就是站在青年人这一特定的人生阶段,把青年人的问题看成是一个正在成长的过程,最终会随着青年人自身的发展而得到解决。“严格教育青年”是指根据社会需求与青年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对青少年进行价值导向,使青年成为栋梁。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推动社会运行和人们行为选择的重要力量,“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科学把握社会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多次强调要维护和发展好青年的根本利益,把解决青年存在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作为开展青年教育工作的基础。高校要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个体成长目标进一步细化,要在帮助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和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首先,高校要在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要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作为高校办学的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明确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教育的社会属性进一步提升。其次,高校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正如“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要不断强化思想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新时代的青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见证者、实践者、参与者,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践行者、推动者和传承者,是统筹推进“四个伟大”进程的奋进者、开路者、奉献者。我们要紧紧依靠青年,特别是要发挥青年人的思维敏捷、勇于承担风险、朝气蓬勃、富有创新精神,成为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以更新的理念、更新的活力、更新的面貌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