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宝马汽车 > 读懂了vivo的用户脑、产品心,就读懂了国产第一如何炼成

读懂了vivo的用户脑、产品心,就读懂了国产第一如何炼成

发布时间:2025-01-07 15:29:48 发布用户: 13041198719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真当变革来临,哪需要三十年,三年足以。
 
这在国内智能手机行业就显得尤为明显,据第三方数据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vivo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以19.2%的市场份额夺得第一,截至目前,vivo已三年又三个季度蝉联国内国产手机品牌第一。
 
对国内智能手机行业不关注的人,看到这一数据或许会大感意外,意外的不是vivo登顶,而是vivo已经登顶这么久了吗?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意外?也许是仅仅因为vivo太过低调,低调地与这个三年又三个季度国内市场第一的头衔显得有些“不相符”了。
 
低调但不能被低估
 
不管在过去哪个时代,智能手机行业的领先者一定是“高调的”,比较典型的是之前的“中华酷联”时代,这个高调不是指品牌行为,而是市场感知。
 
用户能从各种渠道、各种媒介上知道,“哦,现在智能手机销量最好的是这个品牌。”而在vivo登顶的这三年又三个季度中,也就导致了会有用户对vivo登顶这么久感到惊讶。
 
说vivo不在乎这个市场第一,肯定是不可能的。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就不得不说说vivo这个品牌的“价值观”了。前不久,知名科技战略专家周掌柜就发表了一篇名为《为什么“少押注”的vivo擅长“押重注”?》的文章,里里外外对vivo这个品牌来了个深度剖析。
 
前面的问题,通过这篇文章也能找到答案。
 
众所周知,vivo有一种文化叫“本分”。用周掌柜的话来说,就是“vivo人对‘本分’的追求无比虔诚”。对于“本分”,vivo创始人、总裁沈炜也有过详尽解释,大致意思就是“保持平常心、坚持做正确的事、找到正确的方向、专注且持之以恒”,而周掌柜将其理解为像在追求一种“洞明因果破轮回”的纯粹商业理想。
 
在周掌柜看来,这种“本分”也造就了vivo文化上的差异,比如“埋头种因、雁行致远”的战略哲学体系,比如“精确决策”背后的方法论。
 
或许正因这些文化的存在,加上长期以往的熏陶,造就了vivo低调的“内因”,而“外因”则是vivo的另一个坚持“生态共创”。
 
在《为什么“少押注”的vivo擅长“押重注”?》文中,周掌柜指出生态共创:vivo用“追求众乐”的合作避免“独行侠”式的豪赌竞争。这其中又有两个核心,一是vivo不喊口号,用沈炜的话说就是“做事不能喊,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另一个核心是,基于“4个Happy”,vivo的生态共创还建立在“文化最契合、做事理念最契合,也愿意跟你一起牵手走长路的”这一基础之上 ,因为“基因”相似,就好比一群“I人”聚在了一起,都不喜欢大声声张,这就形成了vivo低调的外因。
 
 
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这种低调最终变成了周掌柜口中的“少押注”,那又该如何理解“vivo擅长押重注”?回答这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先解决,就是vivo的低调使其往往不太聚焦于自身,而vivo又在聚焦什么?
 
一场围绕用户需求的“埋头种因”
 
周掌柜总结,现代科技公司绕不过去的三个核心竞争焦点,一是底层技术研发,二是前沿科技创新,三是技术产品应用。
 
不同公司对于这三个竞争焦点都有不同理解,而在周掌柜看来“vivo对于研发、创新和产品工程学、技术应用也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用户导向型创新’的战略布局和方法论。”
 
1、深挖“蓝科技”
 
具体来说,vivo的“用户导向型创新”又该如何体现?首先是研发层面,所对应的是vivo的“蓝科技”。
 
“蓝科技”是vivo制定的一套底层技术发展方向,分别包括蓝晶芯片技术栈、蓝海续航系统、蓝心大模型、蓝河操作系统、蓝图影像这五个重要的底层研发方向。
 
 
再结合当前的市场来看,这五个方向就是现阶段消费者最关注的五个方面。如文中所说,蓝晶芯片技术栈,就是布局芯片研发;蓝图影像、蓝河操作系统、蓝海续航这三点几乎就是目前消费者对智能手机性能最为关注的三个要点,实际市场结果中基本已经验证了拍照、系统、续航好的手机销量都很好;而蓝心大模型,毋庸置疑是未来AI Agent手机智能生命体的研发方向。
 
以上可以进一步理解为,芯片是在保障用户体验;影像、系统和续航,是在为用户提供卖点;而大模型则是在服务用户的未来需求。整套“蓝科技”就像站在底层研发的视角,主动对用户需求的全面契合,同时构成了“用户导向型创新”的框架。
 
2、投准“长赛道”
 
有了研发层的需求框架,接下来就是要解决创新层的实用性。
 
在周掌柜看来,创新更像是一种投资,一种需要拒绝短期技术诱惑并且建立“长赛道”储备的投资。
 
而结合vivo的实际情况来看也确实是如此。vivo对于“长赛道”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设计、影像、系统以及性能”。这两年,vivo也是始终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以智能手机产品的核心“性能”为例,今年vivo就与Arm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并成为首个与Arm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的终端设备品牌。选择与Arm这家全球知名芯片架构设计公司携手,意味着vivo能将用户体验需求和实际场景问题反馈到技术源头,实现从定义、开发到调校的芯片技术全链路闭环。
 
另外,影像也一直是vivo创新的重点之一,不仅有着超过1000人的研发团队,深耕自研影像算法和认知能力建设,早在2020年vivo便与蔡司开启全球战略合作,并成立vivo蔡司联合影像实验室。
 
 
从这些动作确实也不难看出,vivo的“投资”要不不投,要投就投在“重点”,那些能为vivo带去长久本质提升的重点。
 
3、实现“产品好”
 
达成创新之后,还要最终交付,放到智能手机行业来说就是产品落地。
 
用周掌柜的话来说就是“通过‘产品工程学’和‘技术应用’方法论保证技术在产品上得到实战应用”。
 
这也与vivo的发展不谋而合,vivo认为好的技术需要明星场景,明星场景可以沟通用户,也就是用户导向需要痛点导向,需要以终为始。
 
实际上,vivo也一直在贯彻这条宗旨。像今年销售火爆的vivo X200系列,针对低温导致手机掉电快甚至关机的用户痛点,推出了半固态电池技术;针对科考探险、灾害救援等无网通信的用户需求,推出了公里级无网通信功能;针对用户在演唱会场景拍摄难题,X200系列在影像赛道大幅升级,堪称“演唱会神器”等等。
 
与其说vivo是在用产品构建场景,不如说vivo是让产品融入场景,都是先有了明确需求才有了产品功能。
Copyright 2016-2024 柠檬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25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