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消散了海南万宁市空气中的闷热。
“下雨好啊,下了雨,荔枝才能长得更大颗。”站在万宁的荔枝农场外,水果商家赖启春开心地表示,“明天再出个大太阳,荔枝就更红更甜了”。4月的海南在荔枝市场上独占鳌头,今年最早一批海南荔枝已经抢“鲜”上市。
在海南的荔枝园里,农户的分拣十分严苛,18克以下的妃子笑会被剔除,贴上“次级果”的标签。这套由平台推动的“分级革命”,让过去藏在泡沫箱里的以次充好无处遁形。
而这背后是,生鲜电商的大转向,从同质化竞争走向品质升级。“我们要求商家在资源位只上架18克以上的荔枝,百亿补贴专区禁止混卖次果。”在海南荔枝产区的培训会上,“多多好特产”水果专项小组负责人说道。也是在这个海南荔枝丰收的4月,拼多多推出“千亿扶持”计划,未来三年拟投入1000亿资源,持续发力用户、商家及平台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
以往,市场上荔枝规格混乱,消费者在购买时常常难辨优劣,容易因规格不清而误购低质商品。如今,拼多多推动“单链接单规格”销售模式,让消费者一目了然,购物更清晰,也更放心。
据拼多多官方数据,2023年平台水果类目的客诉率同比下降25%,其中荔枝、芒果等季节性水果的复购率提升30%-50%。
商家们因此改变思维:有人咬牙砍掉30%的次级果产量,也有人砸下200万建催熟实验室。他们发现,当“流量游戏”变成“品质马拉松”,消费者用订单投票,复购率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赖启春就是其中之一, “重量低于16克的单果上不了拼多多平台销售,”作为拼多多平台头部的生鲜商家,赖启春的店铺每年销量增速保持在30%左右,他紧跟平台步伐,“不仅是单果克重提升,今年我还给农户加了钱,收购价比去年每斤加5元。以前是全部采摘,今年我让他们只摘半红以上的果。”
跳出“同质竞争”困局,走进“好货优选”
“我们希望通过供应链优化和品控升级,让用户买到高质价比的好水果。” 培训会上,“多多好特产”水果专项小组负责人进一步表示。
平台的导向也牵引着商家的动作,海南荔枝供应商徐洪尧对此深有感触,他提到:“平台对品质的管控十分严格。”以荔枝这一热门水果品类为例,拼多多今年明确划分了“精品水果”赛道,制定了严格的品质标准。像妃子笑、白糖罂等核心品种,单果重量需达到18克以上,这一数据指标精准地划定了高品质荔枝的门槛。
在拼多多将流量向优质商家倾斜的机制下,商家开始重构竞争策略。嘴尖农业负责人徐钢强调:“宁愿少赚,也不发劣质货。”他透露,团队常年驻扎荔枝产区,建立了严格的人工筛选关卡,每批货的抽检率显著提高,虽然成本有所增加,但复购率也实现了大幅提升。
更进一步的,拼多多推出的“五星店铺”分级体系,将48小时发货率、坏果包赔等关键指标纳入流量分配权重,进一步激励商家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中果农茂负责人陈晨举例称,其榴莲产品因品控得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获得了平台大量的额外曝光量。
品质升级不仅是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另一方面,也为商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那些注重品质的商家能够获得更多的平台资源和消费者认可,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一片低价的生鲜电商红海中,拼多多率先而动,带领商家跳出“同质竞争”的困局,走向“好货优选”。这背后不仅是拼多多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更是对消费者需求的积极回应。
“千亿扶持”驱动供应链革新
而从更源头看,物流和供应链才是决定品质的核心痛点。而拼多多“千亿扶持”策略也不仅作用于前端,更是更进一步地深入供应链腹地,为生鲜商家提供全方位的品质升级指引。
赖启春的工厂在今年新购置了两台价值80万的分拣机器,他颇有信心地表示:“随着平台对产品品质要求提升,荔枝种植现在更精细了,单果克重和颜色都是分级标准。而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复购率预计将从往年的15%提升至30%。”
让商家愿意投资,敢于投资未来,正是拼多多给到的确定性。从首创“百亿补贴”引领全行业跟风,到再投“千亿扶持”政策,拼多多始终聚焦农业。多年来,拼多多通过“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等行动,深入全国农特产区,利用平台的数字化优势,帮助“土特产”打破地域限制,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循环。
此次,在需求侧,拼多多的百亿补贴频道还新增了“100亿商家回馈计划”,平台发放100亿元优惠券,促进商家成交。这对商家来说,今年无疑是一个破局的好机会。
“平台要做精品水果,补贴力度更大,运营成本已经下降一半。”陈晨解释道,“平台的资源位可以带来更多流量,进一步推动销售。”借着平台的政策,和确定性的生意,商家们信心倍增,或者借势转型升级,或是意欲开拓新品类。
陕西品牌“硕果吉客”就是率先行动的商家之一,为了转型高品质芒果供应链,他们毅然将公司从陕西迁至海南。“陕西的生鲜供应链已高度成熟,我们难以立足,但海南的高端市场仍蕴含机遇,精细运营将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与此同时,拼多多计划重点推广“产地直发专线”,对使用指定冷链服务的商家给予运费补贴。榴莲商家中果农茂正是受益者之一,其榴莲的物流时间大幅缩短,供应链升级使得高端水果电商化成为可能,店铺客单价也随之上涨,进一步印证了品质消费的市场潜力。
更多商家也在供应链、品控和售后服务上持续投入。“嘴尖农业”在茂名建立了自有荔枝基地,采用“枝头直达消费者”的极速供应链模式,确保48小时内完成采摘、分拣和发货,将损耗率控制在5%以内。而“中果农茂”则引入液氮速冻技术,保证榴莲冻肉的口感接近鲜果,并承诺“坏果包赔”,大幅提升了用户满意度。
当然,生鲜供应链的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拼多多对农业的扶持多年持之以恒,通过数据共享、资源对接等方式,推动形成协同共生的供应链生态。这场静水流深的供应链革命,或将重塑中国生鲜电商的竞争格局,让品质与实惠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