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智能驾驶成为汽车行业的“新宠”,一场关于速度与安全的博弈悄然展开。近年来,很多新势力品牌以激进的自动驾驶宣传抢占市场,但频发的事故也为行业敲响警钟。就在几天前,工信部一纸《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企业“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为狂奔的智能驾驶按下“急停键”。
(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
关于驾驶辅助规范宣传的调整内容如下:
1.禁用 「自动、自主、智驾、高阶智驾」等表述,建议使用「(组合)辅助驾驶」
2.不得有「脱手、脱眼」等描述,改用「驾驶员运动脱离和视觉脱离」
3.「接管」一词为L3专属,L2不得使用
4.尽量用中文全称,首次出现英文时需附全称说明
接下来是使用层面的调整内容:
1.禁止利用组合驾驶辅助的人脸ID识别,禁止座椅调节和平躺
2.如出现系统在驾驶员无法响应的情况下,规避事故后,需要对驾驶员做出惩罚
3.不得用脱眼抑制或关闭脱手检测,脱手超60秒需提供合理性说明
4.「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 等无法确保驾驶员完全控制的功能禁止申报
在这场行业震荡中,的“保守”策略却意外成为焦点,这家百年豪华车企始终坚持“安全才智驾”的理念,其“驾驶在环”原则与新政高度契合。当行业追逐“全自动驾驶”的狂欢时,宝马为何选择做那个“慢半拍”的清醒者?
宝马的“慢节奏与保守哲学”
在2025年上海车展前夕,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的一席话引发行业深思:“宝马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安全是我们的底线,也是我们坚持的核心理念。”这一表态的背后,是宝马对智能驾驶本质的深刻认知——技术革新必须以系统性安全为根基。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
像新世代(NEUE KLASSE)的战略理念一样: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全栈自研软件系统、本土化数字座舱。不同于其他品牌将智能驾驶作为营销噱头,宝马选择了一条节奏更慢的路,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中,坚守“操控与安全不可分割”的造车哲学。
这种“慢”体现在细节中,量产之前,宝马在自动驾驶领域开展了覆盖高达240万公里的全球测试,截止到目前,全球已经采集超过9万个真实的自动驾驶场景,其中约1万个场景由宝马中国研发团队在本地采集。
这种“慢即是快”的辩证法,恰是宝马对行业乱象的回应,如高翔所说:“欲速则不达,或许有时候,我们不是最快落地的企业,但必须保证正确性与安全性。”
安全底线:从“驾驶在环”到“本土化融合”
“宝马在智驾系统上始终坚持最高安全标准的严苛测试,确保为客户提供最佳的安全性和品质,绝不在这些关键标准上妥协。”高翔在采访中的这句话,揭示了宝马安全理念的核心:技术可以激进,但责任必须保守。
拒绝“无人驾驶”幻觉,坚守“人机共驾”,与其他品牌渲染“解放双手”不同,宝马始终强调“驾驶在环”(Driver-in-the-Loop)。以新5系搭载的L2+系统为例:
- 超高感应精度的电容感应方向盘,确保驾驶者能第一时间接管车辆;
- 红外摄像头:实时追踪眼球运动,变道需眼神确认;
- 全栈自研软件掌控从感知到执行的每个环节,杜绝“黑箱操作”。
这种设计看似“不够智能”,却从根本上规避了致命风险——正如工信部新政强调的“明确系统边界”,宝马早已将安全逻辑写入技术基因。
本土化也不是“贴标签”,而是“深融合”,中国复杂的交通环境成为智能驾驶的终极考场。宝马的应对策略是:
- 针对中国市场特色的功能版本更新超过100次,本土化调试超过2000个;
- 仅L2+系统就在中国400多个城市累计测试超13万公里;
- 带视线确认的自动变道功能针对中国用户优化,保证系统识别的准确性和响应的及时性。
宝马首家获得L3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这种“深度中国化”的背后,是对责任的理解,技术必须适配文化,而非让用户适应技术。所谓豪华,从不是配置的堆砌,而是对生命的敬畏。
行业启示:安全没有“弯道超车”
工信部新政出台后,一些新势力品牌连夜撤下“自动驾驶”宣传页,而宝马始终信奉着一原则:安全与可靠,是我们无声的承诺。这种反差印证了一个事实:在智能驾驶领域,“保守”正在成为一种稀缺的企业品质。安全没有“弯道超车”,宝马的ADAS研发史堪称一部“安全进化论”:
- 2018年宝马集团自动驾驶研发中心在慕尼黑正式投入使用;
- 2022年投资3亿欧元建成捷克未来出行开发中心,占用600万平方米;
- 2023年宝马集团成为中国首家获得L3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外资车企;
- 2024年成为全球首个同时获批L2+与L3系统的车企,但坚持“双系统互补”而非替代。
这些投入无法直接转化为销量数字,却让宝马在政策风暴中稳如磐石。责任是企业最好的“护城河”,这种对责任的偏执,让宝马在用户心中建立起“敢用、放心用”的品牌认知。
写在最后:
据了解,自3月末某新势力品牌发生三人伤亡事故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以来,消费者到店咨询时明显更加关注智能驾驶的安全性问题。
同时,该事件也引发部分消费者对新势力品牌的信任危机。近期不少原本考虑新势力的客户转而到访宝马展厅,他们普遍认为,拥有百年技术积淀的传统豪华品牌在安全和可靠性方面更值得信赖。
智能驾驶的竞赛从未停止,但赛道规则正在改变——从“比谁更激进”转向“比谁更可靠”。工信部的新政与宝马的长期实践共同证明:真正的创新不是颠覆常识,而是让技术回归本质。正如高翔所言:“一切以安全与责任为首要前提。”或许,这就是宝马给整个汽车行业上的一堂安全课。